近日,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農業(yè)大學科技小院的學生回信,對科技小院的同學們深入田間地頭、服務鄉(xiāng)村振興的行為給予了肯定??吹竭@封回信,作為從科技小院畢業(yè)的農大學生,我深感振奮,備受鼓舞,深切感受到了總書記對我們青年人的殷切期盼。
我第一次聽到“科技小院”這個詞,是在大學三年級的一堂課上。當時任課老師介紹說,科技小院的模式是“一個人,一塊地,一條狗”。我當時不甚了解其中含義,直到我報考了中國農業(yè)大學,我問導師,科技小院到底是什么?老師對我說,你很快就會知道了。
果然很快,我在入學前和同學們來到了河北曲周,在那里工作生活了一段時間,我才對科技小院有了進一步的認識。在曲周的那段時間,我們住在農戶家里,白天參觀了解不同科技小院的工作方式,在實驗站進行課堂理論培訓,參與農戶實地調研,組裝農業(yè)設備,開展田間調查等工作,晚上撰寫日志,記錄一天工作下來遇到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、感想。在曲周的學習過程中,通過與農戶的交流,我了解到了他們對鄉(xiāng)村振興的期盼,傾聽老師們的指導,我感受到了“責任,奉獻,科學,為民”的曲周精神。我還看到了三百畝長期定位實驗,體會了下地監(jiān)測農作物生長的過程,看著師兄師姐們與農戶同吃同住同勞動,我終于明白了科技小院就是讓同學們深入田間地頭,扎根基層一線,將科學理論與實踐進行結合,為“三農”工作服務的運作模式,這也是我對科技小院的初印象。
后來,我來到了三江平原,駐扎在建三江科技小院,這里的重點農作物是水稻。剛來到這里的時候,我震撼于一望無際的稻田。我們在農場開展工作,實際上,這里的管理技術已經領先于全國平均水平,人均種植百畝以上,農戶種植經驗也十分豐富,在此背景下,農戶對我們將信將疑,我們開展研究工作的挑戰(zhàn)也更大。但我們反復與農戶溝通,進行田間調研,了解當?shù)厥┓使芾淼确矫娴膯栴},布置核心示范試驗,三兩天頭就往地里跑,一呆就是一天,向農戶請教實踐經驗,向老師們咨詢專業(yè)問題,穿著水靴,走進田間,觀察記錄水稻長勢情況,讓農戶看到了我們“自找苦吃”的決心。兩年的時間里,通過水稻試驗示范、田間觀摩會,我們讓農戶看到了新技術的效果,并最終贏得了他們的認可。這一刻,我也終于明白了科技小院的精神:我們深入田間地頭,扎根生產一線,“自找苦吃”,就是為了給農業(yè)生產帶來更多一點向好的轉變。
科技小院的學習生活轉瞬即逝,畢業(yè)后我進入了農資行業(yè),來到了惠多利,仍然奔跑在為農服務的賽道上。在這里,我遇到了曾在曲周小院工作過的師兄,他帶著我一起走進農戶大棚,走到大田生產的田間地頭,去深入了解農戶生產中遇到的難題,去推廣新的生產技術。我們通過了解大田生產上的痛點難題,比如用工難、用工貴和肥料利用率低等問題,再結合公司好的資源給農戶推廣更加省時省工、減肥增效的新技術。像在小院一樣,通過做好示范試驗,組織培訓,田間觀摩會等,我們將種肥同播、控釋肥等省工省力、減肥增效的前沿現(xiàn)代農業(yè)技術與產品推廣給更多農戶,以這種方式繼續(xù)發(fā)揚“小院精神”,創(chuàng)新務實,真正做到立足專業(yè)技術,解民生之多艱。這時我發(fā)現(xiàn),我雖然離開了科技小院,但小院其實離我很近,小院帶給我們的工作方法、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思路一直伴隨著我們,我和師兄也正在把“小院精神”帶到了我們日常工作中。
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里寫到:“黨的二十大對建設農業(yè)強國作出部署,希望同學們志存高遠、腳踏實地,把課堂學習和鄉(xiāng)村實踐緊密結合起來,厚植愛農情懷,練就興農本領,在鄉(xiāng)村振興的大舞臺上建功立業(yè),為加快推進農業(yè)農村現(xiàn)代化、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(xiàn)代化國家貢獻青春力量。”這為我們新時代的青年人找準了定位,指明了奮斗的方向。作為科技小院畢業(yè)的學生,我們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,要立足專業(yè)所學,繼續(xù)“自找苦吃”,深入一線了解農業(yè)和農民需求,在實踐中發(fā)現(xiàn)并解決問題,發(fā)揚創(chuàng)新傳播的精神。作為惠多利的新農人,我們要積極推動落實“配方肥替代平衡肥”行動,加快推廣控釋肥,種肥同播等新型產品和技術,助力推進化肥減量增效,服務鄉(xiāng)村振興,為實現(xiàn)我國農業(yè)農村現(xiàn)代化貢獻惠多利新青年力量。
(惠多利?劉琦)